玻璃隔热膜的结构组成 |
文章来源:乔史崔尼 发布时间:2025-04-05 06:33:53 |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个封闭的城市和国家,科技肯定落后。一方面我们为深圳的创新能力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一定会为各地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差距深深触动。 因为深圳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远远不是最好的,深圳没有多少著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也没有多少院士、教授、博导。能够创造技术专利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必须广揽全球人才。创新文化,是深圳与其他城市相比一个最鲜明的特色。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分必要,对于处在赶超阶段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凡是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的人,我相信都会感到震惊和感慨。 要重视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对小微企业给予扶持。为什么深圳能出这么多科技成果?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沈阳等科技资源集中的城市相比较,我们能找到哪些差距?值得向深圳学习些什么? 一是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政府的规模确实不能越搞越大,不能无限扩张,但是要看到最近这两三个世纪,全世界政府的规模都在扩大,发达国家扩大的最快。 但今天已经多少成为一个确定性的前景。邓小平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不能贫穷,发展是硬道理。观察者网:80年代初你参加价格"双轨制"的出台,亲自参与到改革进程中去了,包括以后的国有资产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怎么过去呢?双轨制就是一个机制。 比如你想过河,机制设计就像船或者桥,可以帮你渡河到达彼岸。以一个改革参与者的身份,你怎么评价邓小平? 华生:对邓小平的评价,我现在与年轻的时候又有不同。 所以制度安排里面包含了一系列的机制设计,关键看哪些机制在目前阶段和条件下能有效运行。另外政治上,一些人也希望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世界是复杂的,所以中国与外国都一样,用简单化的思维和办法都是行不通的。第二种情况是,邓小平对以后的情况是有预见的,邓小平后来一直提醒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实际上也是对小平渐进式改革的不满和否定。因为我们的情况是,一方面放权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是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也远远不够。邓小平去世快20年了,几届领导人更迭,但都还没超出他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轨道和框架。所以,不能够用今天的眼光要求当时的政策。 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当时建防护林不对。包括双轨制以后,我们在1985年写的关于建立国资管理系统的报告,提出要成立国资管理总局。 即便是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时雄心勃勃,支持率特别高,现在两个任期都快完了,但没干成几件事,唯一推进的医疗保险改革还面临被推翻的可能。但是很快发现,改革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扭曲。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邓小平很了不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政府的开销很小,问题是它干的事也少。举个例子,昆山爆炸案的那个企业,是按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规则在行事,而且按照市场规则,既然工人愿意接受那个工资和劳动条件,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快发现操之过急,政府又急转弯收回成命,但负面影响已经巨大。找到时间我准备专门做一做关于腐败的机制或制度研究。但是,这种市场至上主义是任何现代文明社会都不能接受的。 包括你参与的价格双轨制改革,后来双轨制延伸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政府作用不是大了,而是小了。 今天面临的问题,需要的是更大智慧。那我们今后几十年对腐败就没办法了?不行,还得研究想办法,寻找一个像双轨制这样的"机制设计",来有效抑制腐败的产生。 这在35年前,国内外都没有几个人认真看待。当时的中国很穷,万元户就是大款,邓小平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头脑灵活、有办法的人先富起来。 不可否认,双轨制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反腐败是当下舆论关注的热点。观察者网:当时走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从决策层到学者思想界,是不是也有一些争议? 华生:这是邓小平主导的战略,决策层都是认同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是双轨制的最大战略平衡家,他的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中国走的最大的双轨制。 上大学的时候,年纪轻,觉得邓小平步子迈得不够大,认为改革也存在很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才真正打开了国门,国外的产品、国外的思想都进来了,使我们有了一个对这个世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在原来信息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狭隘和偏激思维被颠覆和丢弃。 华生:我们的改革是市场导向的。观察者网:从"小平您好"到后来对邓公的一些不满,为什么会这么快扭转? 华生:1984年之前,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一切都是新东西,改革开放成果也很明显,所以才有1984年国庆游行的时候,北京大学学生打出"小平您好"横幅,那时候是"蜜月期"。 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现在都是矛盾和困境重重,也在准备厉行改革。实际上昆山案既表现了资本的贪婪,另外又表现了政府监管的不到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尔分析腐败的原因就是收益大于成本。华生:对,在这个大战略方针之下,当年我们一批年轻人在莫干山会议后形成价格双轨制思路,"放调结合",放开计划外价格和调整计划内价格,两条腿走路,最终被决策层接受了。舆论总喜欢出了事就骂,政府干什么去了?没出事的时候又说,政府管得太多,要简政减人。因为价格双轨制遭到怀疑,1988年,在各方推动下邓小平就想搞价格闯关,全面放开物价。 毛泽东去世之后他的时代就随之结束。但随着污染加重北京雾霾问题慢慢严重起来,北方的防护林反而成为加重雾霾的一个因素,因为它导致风过不来,雾霾难以吹散。 所以邓小平及其传承者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世界奇迹,他们没有,按照他们的类似想法实践的国家也都没有。思想界争论一直有,说双轨制就是搞两个价格,就是一条路上允许左行和右行的双重交通规则,结果一定会撞车。 举个例子,现在中国最大的双轨制就是城乡二元体制,那一下宣布把北京户口全放开,行不行?北京户籍的市民与外来人口利益矛盾冲突很大,怎么解决?你还得设计某种过渡的办法。那时候人们对腐败和不公平的容忍度很低,80年代还只有个体户,所谓"万元户"就觉得很扎眼了。 |
下一篇:同济医院襄阳医院(筹)揭牌签约
|
相关资料 |